近日,寶祥典當行在楊柳巷民元里一號舉辦了“明清硯臺”展售會。
古語有云,“寧舍一室不舍一石”,文人學者對硯臺向來愛得深沉。南唐后主李煜稱“歙硯甲天下”;蘇東坡評其“澀不留筆,滑不拒墨,瓜膚而縠理,金聲而玉德”;米芾稱“金星宋硯,其質堅麗,呵氣生云,貯水不涸”。“明清硯臺”展售會上,百余方古樸雅致的文人硯臺——厚重大塊的、盈盈一握的,都透著前主人的神秘氣息,持有這樣一方古硯,仿佛立刻就能將過去的歲月緊緊握在手里。曾經僅僅用于書寫的硯臺,現在常常被用來當茶臺、鎮紙、盆景底托或者隨行把玩。現代中年人隨行杯泡枸杞,古人卻是一方“隨行硯”上路——真正的風雅去油膩中年。據展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歙石的產地以江西婺源與安徽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老坑硯石最優,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,現在龍尾山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地。硯石和玉石一樣,屬于不可再生資源,加之最近數十年的瘋狂開采更使得歙硯石特別是精品硯石越來越少,老坑硯石已于1998 年禁止開采。由于歙硯原材料的銳減,近幾年搶購高檔歙硯原料情況越來越嚴重。”同時,新硯一般均為非遺傳人制作,“大師出品無形中抬高了新硯臺的身價。往往一方硯石被炒出天價。”此次明清硯臺展售的均為古人使用過的硯臺,“一方明代眉紋三足歙硯,細致緊密的石臺,沾墨就出現迷幻的色彩,猶如月光下的水波。”風字硯、井字硯造型,靈芝、仙草、竹節、八卦、如意等圖案都是各方硯臺上的標配吉祥物。起源于周代玉器紋飾的“雙勾陰線擬陽線”,后出現在宋代仿古青銅器物中,展售中的一方硯臺也再次使用這種紋飾,云紋老坑端硯呈現綠色、白色、紫色,極具觀賞性。本次展售的價格也遠遠低于數十萬元的新硯臺,萬元左右就能收入一方保值增值的文人古硯。
|